陪伴小唐夏令營4年,女大生找到一生志業

分會:

陪伴小唐夏令營4年 女大生找到一生志業

2025小唐夏令營 莊園小偵探的尋龍之旅開跑,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也親自到場勉勵唐氏症孩子與師大學生

今年夏天,由唐氏症基金會、唐氏症關愛者協會攜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合作,營隊將陪伴唐氏症兒少展開四天三夜充滿想像與挑戰的探索之旅,也讓家長擁有一段安心喘息的時光。
今年營隊設計結合情境遊戲與偵察任務:傳說中,這座莊園曾由一群恐龍守護,是一個豐饒、萬物共存的美麗樂園,直到恐龍某天神秘消失,莊園也漸漸荒蕪、失去生機。唐寶寶們將化身為「莊園小偵探」,四天中穿梭於不同主題任務場域,尋找散落莊園的八個神秘線索,當他們逐一破解謎題、學會合作與守護環境的意義時,恐龍也將再度甦醒,讓莊園重現昔日榮光。
小唐夏令營創辦以來始終秉持著一個信念,讓唐氏症孩子在暑假有地方可去,有朋友可交,更有屬於他們的成長舞台。坊間多數夏令營對身心障礙者不友善,許多特殊的孩子,根本沒有參與營隊的機會。小唐夏令營則依據唐氏症者特質量身設計活動,不只照顧,更讓他們被理解與接納。
營隊與師大特教系長期合作,安排學生一對一陪伴唐寶寶,透過真實互動,讓年輕人實踐所學,並深受啟發。這不僅是一場為孩子打造的夏日冒險,也成為特教人才孕育的重要場域。
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:「每位唐氏症者都有潛能,只要給予機會與陪伴,他們能做到的遠超過我們的想像。」營隊不只是快樂的回憶,更是培養自信與學習能力的契機。

全勤參與 唐氏症兒少教會我 什麼是愛

就讀師大特教系的大四生王晨羽,自大一開始連續參與每屆小唐冬夏令營。她說,營隊不只是實習,更是一段讓她持續成長的生命歷程。「營隊很辛苦,但每次結束時,收到唐寶寶寫的卡片,或是一句『我喜歡你』,就會讓我決定明年一定再來。」
晨羽最難忘的是曾陪伴過一位37歲的女學員小曼(化名),對唐氏症者而言,超過30歲就開始老化,小曼動作慢、體力也有限,但她總是願意嘗試、不輕言放棄。營隊最後一天,小曼遞上一張卡片,上面寫著:「你都有好好照顧我,謝謝你。」簡單幾字,卻讓晨羽當場落淚。「那一刻我們抱在一起大哭,像是一起完成了一段難以取代的旅程。」
除了與唐寶寶的情感連結,晨羽也在營隊中建立了珍貴的同儕情誼。「有次籌備期壓力大到和夥伴吵架,最後我們和好、一起落淚,那份共患難的情感,是我大學最珍貴的收穫。」
她坦言,營隊的挑戰不只在體力,更在於如何理解每位孩子的情緒反應。「很多人對唐寶寶的印象就是開心、樂觀,但其實他們也有沮喪、執拗的時候。」晨羽說,「他們需要的不是憐憫,而是用心的陪伴與理解。只要耐心和他們相處,他們也會用最純粹的方式回應你。」
當初是「選校不選系」誤打誤撞進入特教領域的晨羽,如今已確定未來要成為能真正陪伴孩子成長的特教老師。「我以前不太會表達感情,但唐寶寶們總是勇敢說出喜歡與感謝,他們教會我:愛要說出口。」
從害羞內向到能主動關心他人,晨羽的轉變來自一次次的陪伴與傾聽。「這些孩子讓我看見陪伴的力量,也讓我成為一個更願意付出的人。」

雙向滋養的生命旅程 陪伴孩子 也陪伴家庭

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,「夏令營不是單方面的付出,而是一場互相滋養的旅程。孩子教會我們純粹與堅持,也讓年輕人學會用心陪伴,這就是營隊最珍貴的地方。」
多年來,唐氏症基金會與關愛者協會持續打造具挑戰性與學習意義的夏令營,不僅支持唐氏症家庭,也實踐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》(CRPD)所強調的「共融參與」與「賦權自主」精神。透過多元課程與活動,營造安心、尊重的環境,讓孩子們展現自我、參與社會。我們相信,每個孩子都擁有表達與選擇的權利,而營隊正是這份信念的實踐場域。對許多年輕志工而言,陪伴唐寶寶的歷程不僅累積了實務經驗,也讓他們重新看見自我價值,找到人生方向。
一屆又一屆的夏令營,串起孩子、家庭與青年志工的連結,早已超越活動本身,成為一段段關於理解、接納與成長的生命旅程。